如何挑选灵敏的浮漂?掌握这5个要点就对了

发表时间: 2019-03-25 11:44

钓鱼选择一支合适的浮漂是非常重要的,浮漂选择不当对钓鱼的影响会非常大。之所以要来讲浮漂灵敏度的问题,并不是叫大家都去选择更灵敏的浮漂,浮漂的灵和钝并没有对错之分,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,钓鱼必须根据具体的鱼情来选择不同的浮漂,有些鱼情需要使用更灵敏的浮漂,而有些鱼情则需要使用更迟钝的浮漂。但是只有了解了浮漂灵和钝的基本原理,才能在选购浮漂时做到心中有数。

(一)吃铅量越小的浮漂越灵敏

浮漂的吃铅量大小决定了浮漂出现信号的起点高低,吃铅量越小的浮漂越容易启动。在悬坠钓中,浮漂自身会产生向上的浮力,铅皮则会产生向下的重力,在这两种力的作用下浮漂与铅皮构成了一套平衡系统,当有鱼咬钩施加外力时,平衡系统被打破,于是浮漂就会出现信号。

在这一套平衡系统中有两个关键点:浮漂的浮力和铅皮的重力。浮漂的吃铅量越大,浮漂自身的浮力也就越大,同时铅皮的重力也越大。当浮漂的浮力和铅皮的重力都增大之后,平衡系统就更加稳定,也就是说需要施加更大的外力才能打破这一套平衡系统。

我们再来打一个通俗的比方,在天秤的两端分别放上一颗葡萄和一个很小的砝码,当天秤达到平衡之后,我们只需要在放葡萄的这边施加一个很小的力,平衡系统就会被打破,天秤就会明显倾斜。但是如果我们把葡萄换成一只大象,同时在天秤的另一边放上一个几吨重的砝码,这样的平衡系统就很难被打破。

所以,浮漂的吃铅量越小,就意味着浮漂越容易启动,鱼咬钩所产生的轻微力量都会在浮漂上体现出来。相反,浮漂的吃铅量大了之后,就需要更大的外力才能够让浮漂启动。

(二)越轻的浮漂越灵敏

浮漂虽然能够浮在水面上,但是浮漂本身也是有自重的。在吃铅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,自重越轻的浮漂越灵敏,请注意这里的前提条件,那就是吃铅量必须基本相同,如果两支浮漂的吃铅量不同,那么就不存在可比性了。

浮漂的自重与浮漂的材质、设计、做工都有很大关系,一支浮漂的自重主要来自四个方面:漂尾重量、漂身重量、漂脚重量和油漆重量。所以,也可以认为漂尾和漂脚越短的浮漂自重就越轻,漂身越短的浮漂自重也就越轻,也就是说枣核形的浮漂通常会比细长身的浮漂自重要轻,短尾短脚浮漂会比长脚长尾浮漂更轻。但是,浮漂制造商并不会因为想要减轻浮漂的自重而过分减少油漆的涂刷,油漆对浮漂可以起到保护作用,如果在油漆上过于节省,浮漂的耐用性会大幅下降。

(三)漂尾越细的浮漂越灵敏

说漂尾越细的浮漂越灵敏其实不太准确,准确的说是漂尾越细的浮漂出现信号的幅度越大。同一条鱼用同样的力量去拉动浮漂,这个力的大小就等于和漂尾下沉部分相同体积的水的重量。因为鱼咬钩的力量是已知固定的,所以浮漂能够产生多大幅度的变化就取决于漂尾的粗细。

我们假设有A和B两支浮漂,A浮漂的漂尾直径为0.5毫米,B浮漂的漂尾直径为1毫米,如果鱼咬钩的力量能够让A浮漂下沉2目,换成B浮漂之后就只能下沉1目了,因为A浮漂2目漂尾的体积等于B浮漂1目漂尾的体积,与这个体积相等的水的重量就是鱼咬钩的力量大小。

(四)芦苇浮漂更灵敏

制作浮漂最常见的有四种材质:芦苇、纳米、巴尔杉木、孔雀羽。其中纳米浮漂只是一个名称而已,我们都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,其实所谓的纳米浮漂所使用的原材料是一种叫PMI的人工合成泡沫塑料,这种泡沫塑料浮力大而且防水。

芦苇浮漂其实也不一定是用芦苇制作的,也有可能是茅草或者其他植物的茎干,但是芦苇浮漂的灵敏度是最高的,芦苇浮漂能够体现出更多细微的小信号,在钓轻口鱼的时候是非常实用的。芦苇浮漂的灵敏度虽然高,但是稳定性却比较差,当水温发生变化的时候芦苇浮漂的浮力也会改变,导致浮漂的调目发生变化,而且芦苇浮漂更容易破损,比较娇贵。

(五)硬尾浮漂比软尾浮漂灵敏

除了漂身的材质不同之外,漂尾也会有两种不同的材质:硬尾和软尾。硬尾浮漂也被称之为实心尾浮漂,软尾浮漂也被称之为空心尾浮漂。软尾浮漂的漂尾相对较粗,而且漂尾内部有空气,所以软尾浮漂的漂尾也是有一定浮力的。所以软尾浮漂的灵敏度较低是因为两方面原因造成的,一方面是漂尾太粗,另一方面是因为漂尾有浮力,所以在相同的调钓之下软尾浮漂的剩余浮力会更大。

总结

选择浮漂最关键的因素永远是吃铅量的大小,因此在购买浮漂的时候应该首先确保吃铅量合适。通常来说,钓鲫鱼等中小型的鱼种才需要灵敏度较高的浮漂,同时对浮漂的做工也有很高的要求,如果是钓大鱼,对浮漂的灵敏度就没有太高要求,而且完全可以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浮漂,只要浮漂没有破损都是可以使用的。


文:眼镜哥(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)

图:来源于网络(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