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艾滋病:了解它是什么,是否会传染给人类?

发表时间: 2019-10-25 20:03

欢迎来到喵手回春疾病科普栏,让我们用专业的视角给你带来常见宠物病症分析,让每一位铲屎官都会科学养宠!@头条宠物@青云计划#健康真相官##健康知识#

养猫的朋友们都知道,猫咪是一种不太安分动物,好奇心也很重,外面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非要一探究竟。尤其是到了发情期,每天就想着到外面找对象,一出去就乐不思蜀,甚至有跑丢的危险。但是你知道吗,如果爱猫经常外出的话,有可能被外面的流浪猫传染一些严重疾病,其中较为严重的就是猫艾滋!

猫艾滋病,又称猫免疫缺陷病毒病,是由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致猫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,以免疫功能缺陷、继发性和偶发性感染、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发生恶性肿瘤为特征。由于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,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。

猫艾滋的病原体

本病的病原体是猫免疫缺陷病毒,属于反转录病毒科,慢病毒属,猫慢病毒群的成员,该病毒为具有囊膜的单链RNA病毒,在细胞膜上呈半月形,以出芽的方式成熟和释放。细胞外的成熟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约105mm×125m,具有很短的囊膜纤突。病毒核心由锥形壳围绕一个电子致密的偏心拟核构成,在核心壳和病毒外膜内侧的颗粒状物之间,有一多边的电子疏松间隙。

猫免疫缺陷病毒最适合在猫源细胞中复制,如原代的外周血液单核细胞(包括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)、胸腺细胞、脾细胞,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脑组织中的星形胶质细胞。此外,还可感染猫肾细胞、T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等。感染后,外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出现气球样病变,星形胶质细胞只出现合胞体形成和细胞坏死,巨噬细胞不产生细胞病变。

流行病学

本病主要发生于家猫,去势公猫比母猫更加易感,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,且与该地区的流浪猫的密度呈正比。苏格兰野猫、山猫及非洲狮子、美洲虎、豹等猫科动物也可感染。人工接种猫免疫缺陷病毒不感染狗、小鼠、绵羊和人的淋巴细胞。

感染猫是本病的主要来源,主要传播途径为咬伤,特别是蚊虫叮咬。发情期的公母猫交配不传染,一般接触、共用食盆和经唾液、母子间经子宫内及生后经乳不易感染。

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,遍及美国各州和欧洲,在加拿大、日本、南非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流行。其感染率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,健康猫群和有病猫群的感染率分别为1%-15%和3%-44%。受感染猫的血液、血清、血浆、唾液和脑脊髓液中存在病毒。

猫艾滋的发病机制

研究者通过对700只自然感染猫进行分析,将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分为五个临床阶段。

1.急性期 在感染后4-6周,表现低热、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外周淋巴结肿大,低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,持续数天至数周后消失,外周淋巴结肿大则持续2-9个月后逐渐。

2.无症状带毒期 感染后第3-4周出现中和抗体,在1年内逐渐增长到高水平,这可能是急性期消退的原因,此后多数猫进入无症状感染状态,抗体持续存在,但容易从血液和唾液中分离出病毒。

3.淋巴结肿大期 外周淋巴结持续肿大,并伴随出现其他症状。

4.临床前期 表现发热、体重下降、淋巴结肿大、轻度到中度贫血和白细胞减少。

5.典型临床期 表现体质衰弱、贫血和白细胞减少,此期CDA+T淋巴细胞功能全面缺陷,伴随各种继发感染和肿瘤,有时出现神经症状。

发病症状

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免疫缺陷、血液学异常、神经症状、肿瘤和各种继发感染等。

感染猫均表现CD4+T淋巴细胞的选择性消耗,而CD8+T淋巴细胞不明显增加,导致CD4+和CD8+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,而且病性的严重程度常与CD4+淋巴细胞的减少程度相一致。大多数感染猫有血液学异常,表现为贫血和白细胞(淋巴细胞、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)减少症。

许多感染猫有口腔炎症(牙周炎、口炎和齿龈炎)、上呼吸道炎症(鼻炎和鼻窦炎)、胃肠道和尿道炎症,此外还可能引起弓形虫和血巴尔通氏体等病原感染。有些感染猫在鼻腔、肠、肾和脾发生B细胞型淋巴肉瘤,有小部分的病猫还表现神经症状。

病理变化

根据临床症状,病变表现不一。剖检病变主要有结肠多发性溃疡灶,盲肠、结肠肉芽肿,空肠轻度炎症,脑部有神经胶质瘤和神经胶质结节。组织学检查常见淋巴结滤泡增生,脾脏红髓、肝窦、肺泡、肾及脑组织有大量未成熟单核细胞浸润。血液学检査主要为血细胞容量<24%,白细胞总数<5.5×10^9/L、淋巴细胞<1.5×10^9/L、中性白细胞<2.5×10^9/L及血小板<150×10^9/L。

如何诊断

本病缺少示病症状,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,必须经实验室检查确诊。

1.病毒分离与鉴定 将猫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刀豆素处理后培养于培养液中,然后加入被检病猫血液样品制备的血沉棕黄色层,37℃下培养14d后其细胞出现病变,取其细胞病变阳性培养物做电镜观察,免疫转移分析。

2.血清学检查 感染病毒14d后出现血清抗体,抗体检查方法有免疫荧光抗体技术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斑点试验(IFA)。 ELISA有一定的假阳性,适用于初步筛选,惟免疫斑点试验较为可靠。但感染猫并非全部血清反应阳性,有些猫由于免疫抑制和极度衰弱,往往在感染后数月至1年才出现抗体。

预防措施

目前在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有效的疫苗预防,应釆取综合性防疫措施。主要是减少或控制本病传播。如给猫去势,限制猫的室外活动,减少因领地之争而发生咬伤。

对污染猫群实施定期检疫,每年4次,凡检出阳性者应隔离或淘汰,持续感染而无临床症状的猫应重点检疫,一经确认应立即淘汰;对猫群应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,如高密度饲养,引入新猫和改换主人等。

结语

猫艾滋是猫科动物特有的疾病,不要因为粘上“艾滋”的字眼就认为会传染给人类,这点铲屎官们应该注意。对于没有繁殖计划的猫咪都应该做好绝育工作,避免因发情乱跑,被外面的猫咪感染。猫免疫缺陷病毒携带猫并不都会发病,由于抗体的存在病毒的作用一直被抑制,对于带病毒的猫只能在家中饲养,不可让其接触其他猫咪。

参考文献:[1] 猫免疫缺陷病毒p2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[J]. 王久成,潘美乔,王亚君. 黑龙江畜牧兽医. 2018(13)[2] 一例流浪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诊断[J]. 魏美华,潘美乔,王久成,王亚君. 黑龙江畜牧兽医. 2015(24)[3]The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of 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of cougars[J] . Mary Poss,Howard Ross,Allen Rodrigo,Julie Terwee,Sue VandeWoude,Roman Biek. 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 . 2008 (1)[4]Placental immunopathology and pregnancy failure in the FIV-infected cat[J] . C.C. Weaver,S.C. Burgess,P.D. Nelson,M. Wilkinson,P.L. Ryan,C.A. Nail,K.A. Kelly-Quagliana,M.L. May,R.K. Reeves,C.R. Boyle,K.S. Coats. Placenta . 2004 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