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钓台:姜太公的神秘钓鱼之地

发表时间: 2022-06-07 21:11

大家好!我是老白,静海人,喜欢骑行,享受骑行带来的快乐,更喜欢骑行到静海的大街小巷、田间地头去了解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。对于我来说,把了解来的这些故事、趣事,分享给大家,是我的幸事,希望朋友们喜欢。

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?

今天和朋友们分享的,就和姜太公钓鱼有关,那就是静海区陈官屯镇西钓台村,这个村不仅是西汉古城址所在,还因姜太公在此垂钓而得名。

西钓台牌楼(本作者拍摄)

姜太公,东海上人(今河南省许昌市),姜姓,吕氏,名尚,字子牙,号飞熊,又称太公望、师尚父、吕望、吕尚,世人尊为姜太公。商末周初政治家、军事家、韬略家,周朝开国元勋,兵学奠基人。

西钓台牌楼背面(本作者拍摄)

据传:姜太公在静海一带避难时,正赶上时运不好,事事都不如意。他在村上卖白面时,被一阵大风刮走;他回家敲门,正巧手拍在钉子上;他张口骂苍天,鸟粪恰好掉到嘴里……还传说,姜太公在河上钓鱼,不用钓鱼钩,只用一根绣花针,既不弯钩,又不施饵,而且针尖离水三尺,从不沾水......

西钓台是不是文王必经之地?姜子牙真的在这里钓到文王吗?

南运河西钓台段(本作者拍摄)

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中记载:“太公博闻,尝事纣。纣无道,去之。游说诸侯,无所遇,而卒西归周西伯。或曰:吕尚处士,隐海滨。”《孟子·离娄》也记载了姜太公的经历:“太公避纣,居东海之滨。”从上述两处记载可以发现,姜太公在辅佐周西伯(即周文王)前,先隐于海滨或东海之滨避纣。遇见西伯侯姬昌,拜为“太师”,尊称太公望,成为首席智囊,辅佐姬昌建立霸业。

新104国道进西钓台村的路(本作者拍摄)

这些传说是真是假暂且不论,但有一点是真的,那就是有些历史文献确实记载过静海的姜太公钓鱼台

一、《畿辅通志》载:“邑南有钓台村,居城二十八里,村夹卫河,相传为太公望钓鱼处。”

二、民国《静海县志》载:“邑西子牙镇,相传为姜太公钓鱼处。故河名子牙河,镇名子牙镇。尤奇者,北有尚家村,多姓尚;镇内多吕姓、姜姓,均自称为太公之裔。”

三、姜太公是否到过静海?《史记》和《孟子》中记载的“海滨”与“东海之滨”是否包括静海一带?众所周知:静海濒临渤海,位于“九河”汇集之区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中,称现在的渤海为“渤解”。而《辞海》中说:“渤解,古代称东海的一部分,即渤海。”《燕山丛录》中记载:“子牙镇,相传以为太公居此,所谓东海之滨也。”综上所述,商周时期的“海滨”和“东海之滨”就包括现在的静海一带。商周时期,静海一带是人迹罕至的僻静之地,是姜太公理想的避世之所。

四、有关姜子牙钓鱼于渭水磻溪和静海的钓鱼台是否矛盾的问题,据静海《钓台碑记》的记载:“厥后,蜚熊入梦,遇文王于渭水之滨,则就养后发迹,故兴周其后也,而渭水实先之:渭水其后也,而东海之滨(即静海的钓鱼台)实先之。”根据这个说法,可以认为:磻溪的钓鱼台和静海的钓鱼台只有先后之分,而无真假之别。

西钓台村的钓鱼台在哪里呢?

南运河边的钓鱼台(本作者拍摄)

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,自静海城区向南沿南运河骑行15公里,约1个小时可到西钓台村。钓鱼台就在西钓台村南运河一段的西岸,东西钓台桥的南侧。

东西钓台桥(本作者拍摄)

那里有一座“柳堤桃园”,现在是一片菜地,菜地里矗立着传说中的“钓鱼台”。

西钓台钓鱼台远景(本作者拍摄)

在造型别致的小亭子内,有一大块带有裂纹的石碑,正面镌刻:《畿辅通志》载:“邑南有钓台村,居城二十八里,村夹卫河,相传为太公望钓鱼处。”,还有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诗句《咏钓台》;背面雕刻:松鹤延年的图案。传说是乾隆皇帝南巡,路过西钓台时所作。乾隆皇帝肯定了钓鱼台的存在。

西钓台钓鱼台近景(本作者拍摄)

所以,极有可能姜太公钓鱼台就在静海。

西钓台钓鱼台石碑正面(本作者拍摄)

据民国《静海县志》记载,静海钓鱼台在静海区子牙镇,而《畿辅通志》记载:静海钓鱼台在陈官屯镇西钓台村。静海有两处太公钓鱼处?甚至有人推测是太公后裔迁徙至此立钓台村以示纪念。

西钓台钓鱼台石碑背面(本作者拍摄)

此钓鱼台是不是真正姜太公钓鱼的那个?恐怕连史学家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。

大家好!我是老白,我把“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西钓台的故事分享给朋友们,希望大家喜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