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漂使用指南:为新手和初级钓友提供无弯路的指导

发表时间: 2021-11-21 10:42

浮漂:有着钓鱼人第二“眼睛”著称,小小的一个浮漂,让无数钓鱼人为之动容、苦恼、及研究。从调、选、用、变等,意义非凡且博大精深!

浮漂虽然对鱼获没有绝对性因素,但它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!

钓鱼人在钓鱼生涯中,随时应对着各种各样的环境、水情、鱼情。所以在浮漂运用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那下面我就来解读一下各种浮漂的特性以及运用技巧。

浮漂的大致材质分为:纳米、芦苇、巴尔杉、孔雀羽。

纳米漂

纳米漂其实说直白点,它就是高密度的复合泡沫,也就是泡沫浮漂!其稳定性和灵敏度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,同时售价适中,价格方面,一般普通钓鱼人都力所能及,故而广受钓友追捧。

芦苇漂

一般芦苇漂的制作材料并非芦苇,而是来自于南方的禾科植物——南荻。真正的芦苇是空心的,而南荻则是实心的。芦苇漂有非常好的灵敏度,但同时也有着非常高的不稳定性,非常容易产生热胀冷缩效应,长时间垂钓中途需要做漂目调整。且需要保养得当,否则容易因受潮引起各种问题,最终导致无法使用。同时,芦苇漂对工艺要求比较苛刻,要做到极致相当不易。

巴尔杉漂

巴尔杉材质的漂是一种木质材料,这种漂的稳定性相对比较高,信号传输也比较真实,但灵敏性不尽人意。适合新手入门级,因为它非常的经济,通常好一点的也才十几二十块钱。

孔雀羽漂

这种漂是浮漂里的贵族,制作材料来自孔雀羽毛的根部,有着极高的稳定性,出色的灵敏度。由于涉及保护动物,所以材料来源极为紧俏,产量也因此捉襟见肘。正因此而售价非常之高。通常,一支优质孔雀羽漂的价格都是普通人好几支鱼竿的总和!一般不建议普通人使用。

浮漂的漂型以及规格有很多种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:长身漂、枣核型、圆身型、长脚长尾、长脚短尾、短脚短尾等……

各种不同类型的浮漂对应不同的环境,各有各所长,各有各的特性。下面就解析一下以上类型浮漂对应的场景以及优缺点。

长身漂特性:高稳定性,灵敏度优秀,下沉迅速,翻身快。主要适用于混养、底钓,兼备钓浮和行程。

圆身漂特性:灵敏度极高,但稳定性不佳!主要用于钓浮和行程。个人不太喜欢用这类漂。

枣核型漂特性:集长身漂和圆身漂优点于一身,同时也有较高的稳定性,无论是钓浮还是行程以及钓底混养等,都能从容应对。

长身长尾:第一:这类漂型适合水深两米及以上混养或底钓,因长脚长尾应对深水比较稳定。

第二:风浪天气以及钓高目不容易被风浪所淹没。

第三:有一定抗走水能力。

第四:在鱼情密度不大的时候,由于入水翻身慢。铅坠到底后浮漂才开始站立,这个过程中,由于子线形成一种缓降的状态,有一定的诱鱼效果,更容易激起鱼的积极性。

短尾短脚漂:这种类型的浮漂就比较适合几十公分或一米多一点的浅水区。如果长漂钓浅水;就容易造成漂和子线产生缠绕以至打结、碰撞等现象。钓浅水短漂就能彰显出绝对优势,而抛投的准度和顺畅度也就更顺其自然了。

短漂由于站立速度快,子线也就更容易快速到底,这样就有一定程度的避开小鱼接口。在水情相对稳定,水浅以及避小鱼上,就显得更合理一些。

用漂,不仅要对漂有足够的理解,还要实时结合水情、鱼情、目标性考虑。正所谓;精者至精,庸者固步自封。

吃铅量,并不是简单的多重,而是要结合各种因素使用才最得当。

拿吃铅量小的漂;如1-1.5克为例,对于深秋、冬、初春时,鱼活跃度不大,口轻的情况下,用到1-1.5克的铅坠要胜于大吃铅量的漂。当然!前提是竿不能太长,否则很难抛投。一般没风的情况下可以用到5.4以下的竿子,如果有风;当另行其道。小吃铅量的漂,灵敏度是最好的,信号传递迅速直接。经常玩黑坑钓滑口鱼的人应该是深有体会。

吃铅2-2.5克以内的漂,对于夏季秋季小混养,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2.5-3克或以上的漂,主要用于混养、闹杂鱼、走水、或跑铅守大物。由于铅坠原因,钩饵能快速的到底,有一定程度避开小鱼的阻击。对于长竿而言,有很好的助投性,因为铅重,提升了抛投的牵引力,能够更从容的使用长竿远投,有效提高精准度。

以上是对各种浮漂的一些介绍和不同环境的择漂使用。不是非常全面,遗漏之处望广大钓友补充!各位看官请帮忙长按点赞三秒,激发助力推荐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