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生动物的杂交现象:后代的命运如何?

发表时间: 2022-01-10 17:38

综述

在生物学上,生殖隔离被认为是两个群体是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重要指标,其表现在于自然情况下双方不会产生交配,强制交配过后它们要么无法产生后代,要么它们产生的后代不具备生育能力。

也就是说,跨越物种的两个生物之间发生交配,就会形成生殖隔离,但有时候,为了得到更加优良的品种,人类也做过一些杂交的实验。

因为基因组合的问题,杂交得到的动物很有可能会遗传到父母双方的优点,相当于根本不费什么力气,它就能够得到一些生理优势,快速完成了进化,不失为一种捷径,但这看似满是好处的背后,其实也隐藏着诸多风险和隐患。

身边的杂交应用

  • 杂交食物

杂交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,尤其是在农业领域。

比如常常出现在餐桌上的食物,无籽西瓜、杂交水稻,它们就是根据一代一代表现出的不同性状进行杂交培养。

根据遗传定律,隐性基因以及显性基因的特质,经过几个周期的培育,将我们想要的基因重重筛选之后,就可以得到稳定的优良品种。

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,穷尽一生研究杂交水稻,最后才得到了高产高质量的品种,一举解决了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困扰,甚至还有余力进行出口。

同时,这一套杂交的方法还在全世界进行推广,如今有二十多个国家的温饱问题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由此可见杂交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。

  • 宠物

除了植物上的运用,生活中日常见到的宠物也会发生杂交的情况。

记得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过一个梗,主要讲的是柯基短腿基因的强大性,不论是与哈士奇、阿拉斯加还是萨摩耶结合,得到的后代永远逃脱不了柯基天生的小短腿。

另外,与狗相比更加傲娇的猫也是同样如此。以前大家都认为猫不顾家,性格也比较古怪,还不如养狗来的忠诚有感情。

不过现在的宠物猫可是打破了从前人的认知,虽然在铲屎官的眼中,它们还是“猫主子”,但它们普遍更加粘人,脾气也更好,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老一辈接受了。

而这样脾气更好,身体更健壮的猫很多就是通过杂交得到的。

猫与猫之间,狗与狗之间,因为属于同一个物种,所以只要体型相差的并不多,它们基本不会产生什么生殖隔离,所以并不会带来很大的危害,这种“串儿”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。

  • 杂交的优缺点

杂交宠物相比于纯种宠物来说,还是有一些差异的。

比如杂交宠物大多数都是由主人“干扰”,或者自己选择形成的,没有经过科学的研究和理论,咋加上基因组合的千变万化以及不确定性,难免会存在多病体弱,或者结果不理想的情况。

即便是得到了一个优秀的后代,因为是杂交,所以它身上所显露出来的基因也是不稳定的,并不能够保证它的后代能够遗传到它的优良性状。

而纯种宠物的性状大同小异,不论是性格,外形还是智商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,遗传性质也非常的稳定因为这个原因,杂交的宠物往往会比纯种的便宜很多。

不过纯种交配有时候会受到种类数量的限制,被迫近亲交配。人类为了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而颁布了禁止近亲结婚的条令,其实这对动物同样也有一定的影响,被称为是近交衰退

所以一些纯种宠物天生就拥有身体缺陷,而合适的杂交便能够改善这种纯种带来的缺憾。

不论是纯种还是杂种,其实各有各的好处,并没有说哪种更好,只是纯种的要更加珍惜一些,所以价钱也更加昂贵,但在选择上还是依照个人的喜好因人而异。

所以,物种之间的杂交在生活中并不少见,不仅不会出现生殖隔离,并且还能够带来一些惊喜,所以这不论是在宠物上还是在家畜上,都得到了合理的运用。

除了物种之间的杂交以外,自然界竟然还存在跨物种的杂交。

野生动物的杂交

对于跨物种杂交的风险,不只有人类知道,其实动物们凭借自己的意识和感知,也会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。但是,当种族面临一定的危险和刺激的时候,也会出现一些例外情况。

2006年,美国一位猎人在加拿大狩猎的时候,偶然发现了这样一个特殊个体,它拥有灰熊一般的长爪以及拱背,但是它通体雪白,又像是一头北极熊。

科研人员通过DNA的研究发现,它竟然是雌性北极熊以及雄性灰熊自然产生的后代,这种新型物种被人类称为是北极灰熊

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,是因为北极熊的栖息地受到破坏,为了生存开始迁移,偶然遇到灰熊得到的结果。这种熊类完美的继承了父母的优点,在捕食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。

除此之外,研究学家还发现,鱼以及昆虫之间也很容易形成杂交,很多新物种也是这样诞生的,比如比较常见的观赏鱼“鹦鹉鱼”,它就是魔鬼鱼以及紫红火口的后代。

这种鱼颜色鲜艳,外形胖嘟嘟的十分讨喜。它的身体强壮,适应能力很强,对水质以及食物的要求都不高,无论是弱酸性的水还是中性的水对它都没有什么影响,十分好养活,所以非常适合作为观赏性的宠物。

1985年,在美国夏威夷的一个海洋公园中,一头宽吻海豚和虎鲸相恋,并且交配生下了一只鲸豚,人们为它取名为可凯马鲁,奇妙的是,它还具有生育能力。

除了自然形成的野生杂交动物以外,还有一些是人工干预形成的物种,比如,驴以及马得到的骡子,它们的身体比驴强壮,而性格又很温顺,不论是在抗疾病还是耐力方面都比它的父母要优秀很多,寿命还很长,所以常常用来运输拉车等。

唯一的缺憾大概就是,骡子因为生殖隔离的原因并不具有繁殖能力。

部分人工干预的杂交动物,其实都是在自然界中形成天然案例之后,人类才会尝试培育的。

1981年,法国的一家动物园中,狮子哈里和东北虎珍珍谈起了恋爱,最后还生下了一只狮虎兽,取名为“利利”,这是世界上第一头狮虎兽

之后人类便开始尝试培育这种物种,但结果并不理想。

人工饲养的雄性狮子与雌性老虎之间生育率最高只达到了百分之二,好不容易形成了幼崽,成活率还只有五十万分之一

这些狮虎兽长着狮子的脑袋,却没有能够承住这个大脑袋的骨架,行动起来异常不协调,连自理都成了问题。

当它们父母的物种对调,雄性老虎和雌性狮子交配的时候,又产生了虎狮兽,它的外表更加接近狮子,但是性格以及能力方面却更加接近老虎。虽然活动协调了,但是它们的寿命却变得十分短暂,远远不及其父母的寿命。

反观那只狮虎兽“利利”,它不仅健康活泼,还活了二十年的事件,只能说是大自然的奇迹了。

杂交缺陷

杂交的本质是遗传物质两个单链DNA或者RNA的碱基配对,所以基因的随机结合,人类或许可以猜测和判断结果的概率,但却是无法进行干预的。

也许研究这个的初衷,是为了能够将将两个互补的动物结合,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物种,然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愿。

后代不一定会如此“听话”,能够如愿选择优秀需要的基因继承,所有的选择都十分随机。

而这样没有规律的随意组合,就像是将父母的各个特征拆装下来像搭积木一样强行拼凑在一起,在没有结束之前,谁也不知道它的整体会不会不协调,会不会形成缺陷。

就像人工培育的狮虎兽一样,它虽然成功出生了,但根本没办法在大自然中正常生活,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,它们大概只能称为捕猎者眼中的美味罢了。

即便是“运气好”恰好遗传到了双方的优势,但它也无可避免一些先天的基因缺陷,比如虎狮兽,它虽然比狮虎兽要幸运很多,身体也协调了不少,但它的寿命也比父母要低很多。

除了基因结合的随机性,在结合的过程中,还有一个无可避免的过程,那便是基因突变。

比如,有些狮虎兽虽然是两个森林霸者的后代,看着一副洪水猛兽的样子,但它的性格却很是内向胆小,还十分的粘人,必须要饲养员给予照料和喂养。

最后,这些后代有一个致命问题,那就是没有生育能力,这就导致了这种杂交动物根本不具有长期存在的可能性,只是昙花一现罢了。

应不应该禁止?

杂交的方式有很多种,种间和亚种间杂交、品种间杂交、野生动物和禽畜杂交、属间杂交、科间杂交、目间杂交,我们不能够以偏概全。

另外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,杂交也是如此。同物种之间的科学杂交,的确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,并且通过周期性的人工干预,这样的性状完全有机会永久地保留下来。

这在农业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,对于一些动物来说,当得到的缺陷远远小于获得的好处时,也是大有脾益的。

不过跨物种之间的杂交就需要着重考虑了。其实从很多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,科学家们并不是随机选择动物进行杂交,而是在现有的例子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。

虽说这样的做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只为了科学而献身,但是站在生命的角度上,人类也应该在一定的底线之上进行相关的研究,并且尽量避免无意义的牺牲和杂交,以表达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尊重。

如果杂交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,就让这些无辜的动物而蒙受伤害以及痛苦,那么这样的行为应当被严令禁止

小结

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杂交也是一样,作用在不同的领域上,它也能发挥出不同的作用。若是运用到农作物以及家禽身上,这不仅能够大大的提高农作效率和经济效益,带动发展,还可能会实质性的解决一些问题,就像杂交水稻一样。

但如果对象变成了野生动物,目的还只是为了盈利的话,我们都应该严厉的呵斥和禁止。